客夜忆城东旧游寄怀左二

人生百年如过客,那得欢游不回忆。
眼看胡粤皆殊乡,那得知己常对床。
我念城东好风月,同游左二复清发。
被酒每逐残星归,哦诗动及晨钟歇。
君家屋后林麓美,佛院阴森隔烟水。
时携铁杖来叩门,惊起山僧及童子。
醉骑长松叱欲飞,片片秋云堕如纸。
云阶月地杳莫攀,即今惟有梦中还。
楼头书剑飘零日,曲里家山怅望间。
始知聚散枝头鸟,有限欢娱不常保。
羡君色笑承亲帏,乐事天伦无一少。
我行日夜江之滨,素衣缁尽心生尘。
山川风景总堪赋,偏觉故园丘壑真。
遥知文酒足清宴,可念同游漂泊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异乡漂泊时,对昔日好友和故乡生活的深情回忆。全诗用平实的语言道出了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充满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家乡的眷恋。

开篇直白点明人生短暂如过客,欢乐的时光最让人怀念。作者身处他乡(胡粤代指南北异乡),格外思念当年与知己好友左二在城东同游的快乐时光。他们常常饮酒赏月到深夜,吟诗作赋直到晨钟响起。诗中特别提到好友家屋后的山林美景、佛院的幽静环境,这些细节让回忆显得格外鲜活。

最生动的画面是"醉骑长松叱欲飞"的豪放场景,喝醉后仿佛骑着松树要飞起来,秋云像纸片一样飘落。这种夸张的想象既表现了当年的狂放不羁,也暗示如今这些快乐都已成过眼云烟。

后半段情绪转为感伤。作者意识到人生聚散如枝头飞鸟,欢乐总是短暂。他羡慕好友能在家尽孝享天伦之乐,而自己却衣衫褴褛(素衣缁尽)地漂泊江边,连看风景都觉得只有故乡的山水最真切。最后两句尤为动人:虽然知道好友现在过得很好,但可曾想起我这个还在漂泊的老朋友呢?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具体的生活细节(饮酒、吟诗、访友)承载深沉的情感,将人生感慨融入对往事的追忆中。它告诉我们:最珍贵的不是功名利禄,而是那些与知己共享的简单快乐,以及永远牵动游子心的故乡记忆。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