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条山绝顶下瞷解梁
升峤睹群岫,烟云互明灭。
直北看解梁,但见池水冽。
忆当弱冠时,兹川已三阅。
其南望中条,苍翠万重揭。
徒动登览怀,未遂讨探契。
繄自殽函来,不谓遽超绝。
河山伤魏咨,钦明想尧烈。
昌代皇化隆,遗风尚眧晰。
耕凿古未渝,勤俭今岂辍。
悠悠兴永叹,勖兹在时哲。
直北看解梁,但见池水冽。
忆当弱冠时,兹川已三阅。
其南望中条,苍翠万重揭。
徒动登览怀,未遂讨探契。
繄自殽函来,不谓遽超绝。
河山伤魏咨,钦明想尧烈。
昌代皇化隆,遗风尚眧晰。
耕凿古未渝,勤俭今岂辍。
悠悠兴永叹,勖兹在时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山顶俯瞰解梁(今山西运城一带)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历史文化的追忆。
开头四句写登高远眺的壮阔景象:站在山顶,看到群山在烟云中时隐时现,向北望去,解梁城的池水清澈可见。这里用"明灭""冽"等词生动表现了光影变幻和水的清澈。
中间八句是回忆和感慨:诗人想起年轻时曾三次到过这里,南望中条山苍翠连绵,但当时只是走马观花,未能深入探访。后来从殽山、函谷关一带过来,没想到这里的景色如此壮美。这里"苍翠万重揭"用拟人手法,仿佛群山主动揭开面纱展现美态。
后八句转入历史沉思:面对山河,想起战国时魏国的兴衰,追思尧帝的圣明。感叹如今昌明时代教化兴盛,古人勤俭耕作的传统依然延续。最后以"悠悠兴永叹"作结,勉励当代贤能之士。
全诗艺术特色:
1. 视角由近及远,从实景到回忆,最后升华到历史思考,层次分明
2. 善用对比:"弱冠时"与现在、"古未渝"与"今岂辍"形成时间纵深感
3. 语言凝练,如"烟云互明灭"五个字就勾勒出动态画面
4. 情感真挚,既有对美景的惊叹,也有对历史文化的深切关怀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将眼前景、心中情、历史感完美融合,让读者在欣赏山水之余,也能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厚重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