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对酒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春(一作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一作欲共梨花语),黄鸟时(一作仍)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一作含)情更觉沧洲远,老大悲伤未拂衣。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曲江边独坐饮酒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自然景物描写,流露出诗人对现实失望、渴望归隐的复杂心情。

前四句写景:诗人坐在皇家园林外的江边不愿归去,看远处宫殿在春日水汽中若隐若现。桃花瓣追着杨花飘落,黄鸟和白鸟穿插着飞来飞去。这里用"细逐"形容花瓣飘落的缠绵,"时兼"展现鸟群飞动的活泼,充满动态美感。

后四句抒情:诗人说自己早已不在乎被人嫌弃("久判"就是早该的意思),懒得上朝确实与世俗格格不入。做官反而觉得隐居生活("沧洲"代指隐居地)更遥远,年纪大了却因种种牵绊没能辞官归隐("拂衣"指辞官),感到深深悲哀。

全诗妙在将失意情绪融入明媚春景:花瓣飘落暗喻自身遭遇,鸟雀自由反衬官场束缚。最后两句尤其打动人心——明知不适合官场,却因现实压力无法抽身,这种中年人的无奈至今仍能引起共鸣。诗中"懒朝真与世相违"堪称古代版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道尽职场人的疲惫与向往。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