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故人吴湖帆为作《风雨龙吟室图》,走笔赋谢(一九五五年)
卧过三冬百感非。
暮年心事与谁期。
抛残红泪凝湘竹,忍作春妍著主衣。
云乍纵,日初迟。
四山风雨渐冥迷。
淋漓元气吴生笔,坐看惊雷起蛰时。
暮年心事与谁期。
抛残红泪凝湘竹,忍作春妍著主衣。
云乍纵,日初迟。
四山风雨渐冥迷。
淋漓元气吴生笔,坐看惊雷起蛰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晚年收到朋友吴湖帆赠送的画作《风雨龙吟室图》后的感慨。全词通过冬去春来的自然变化,暗喻人生境遇与艺术力量的觉醒。
上阕(前四句)讲的是作者独卧寒冬的孤寂。用"三冬"(整个冬天)形容时间漫长,"百感非"说明内心复杂难言。晚年心事无人可诉("与谁期"),就像湘妃竹上干涸的泪痕(暗用娥皇女英的典故),勉强穿上春装也难掩沧桑。这里的"红泪"既指画中可能有的红色墨迹,也暗含血泪之意。
下阕(后五句)笔锋转向画作带来的震撼。画中云雾突然舒展("云乍纵"),迟来的阳光(暗示艺术带来的希望)与四周风雨形成对比。用"淋漓元气"形容画作充满生命力,就像春雷惊醒冬眠的生物("起蛰时")。最后两句特别精彩:吴湖帆的画笔仿佛蕴含着唤醒万物的力量,让人坐着就能感受到惊雷般的艺术冲击。
全词妙在将一幅静态的画作写得充满动态张力,把朋友赠画这件事升华为艺术唤醒生命力的象征。老人孤寂的心境与画中迸发的能量形成强烈反差,最终在艺术中获得精神共鸣,这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意境特别打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