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 ①

蛮人自昔化难和,定乱三经马伏波。
地控八闽门户险,民分两岛版图多。
汉家已议捐炎海,越国何能王赵佗。
孤负天南忠义士,同仇思保旧山河。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中国南方边疆的历史纷争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忠诚之士的敬意和对国土分裂的痛心。

前两句讲南方少数民族历来难以驯服,历史上马援(东汉名将)曾三次平定动乱。这里用"马伏波"代指马援,暗示边疆问题的反复性。

中间四句描写地理形势:福建(八闽)是重要门户,百姓分散在两岸(可能指大陆和台湾),土地广阔。诗人感叹朝廷已打算放弃南方(捐炎海),但南方怎能像赵佗(南越王)那样自立为王呢?这里用历史典故批评分裂倾向。

最后两句是全诗精华:诗人痛心那些忠诚的南方志士被辜负,他们本是一心想保卫祖国山河的。用"同仇"(共同抗敌)和"旧山河"(完整国土)的对比,突出爱国情怀与现实的落差。

全诗通过地理、历史的铺陈,最终落在对爱国者的同情上,既有对边疆问题的忧虑,也暗含对朝廷政策的不满。语言凝练,用典自然,情感深沉,展现了传统士大夫的家国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