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斋中示侄孙测
首夏已舒燠,午风草堂前。呼童开竹窗,坐见东高原。
下绿柳骈蔚,上翠松孤蟠。二者所余色,漠漠皆远天。
南亩径缭绕,妇孺携且肩。一鹭下南际,天地为旷宽。
子来勤问讯,月令相究研。忻忽若有得,诗成使之观。
此中有真趣,更非诗所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初夏午后,诗人在自家草堂前的闲适生活场景,充满了宁静与自然之美。
开头四句写初夏的天气已经有些闷热,诗人坐在草堂前,让仆人打开竹窗,就能看到东边的高原。这里通过"舒燠"(闷热)和"午风"(午后的风)的对比,营造出夏日特有的慵懒氛围。
接下来四句是精彩的景物描写:近处是成排茂盛的绿柳,远处是独自盘踞的苍翠松树。柳树的绿和松树的翠在远处与天空融为一体,形成朦胧的远景。这里用"骈蔚"(成排茂盛)和"孤蟠"(独自盘踞)的对比,展现出不同植物的姿态。
随后四句转向田园生活: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上,妇女儿童结伴而行。一只白鹭飞落在南边的天际,让天地显得格外开阔。这个画面充满生活气息,白鹭的出现更增添了自然的灵动。
最后六句写侄孙来拜访,两人一起研究农事节气。诗人突然有所感悟,写下这首诗给侄孙看。但诗人强调,诗中描写的这种生活情趣,其实比诗歌本身所表达的还要丰富。这里的"真趣"二字点明主旨,说明田园生活的美好体验是超越文字表达的。
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夏日田园的宁静祥和。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把平凡的景物写得生动有趣,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热爱。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悠然心境,以及诗人与晚辈分享生活感悟的温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