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悬鼓崖歌
郧西县南悬鼓崖,莽幪幪兮条䕸䕸。有狐绥绥幸有窟,有虎眈眈同招豺。
基治有人不爱道,信谓真武承仙阶。安能龌龊居礨泽,秪是婆娑横天街。
左鞭右笞血赤子,勇刀乃脂刲乃膎。岂知禹迹严山旅,亦有虞廷对天柴。
学官读书谙民社,卑山有仙终可怀。樊迟已蒙宣父教,宁谓桃源无垠涯。
凉风吹菊映重九,尊前独泣文章乖。万方未得除旧𤯝,高步许于桓景偕。
宿烟已销轻雾敛,玲珑布袜投青鞋。左瞰天河孤燕尾,右视苏坡双彭排。
前山有农百烟火,后山无名重氛霾。清风随我白马蹄,二三墨客为良侪。
对酒思为孟阳友,哦诗要与灵运谐。森森槁木乾欲舞,恰恰飞禽啼如俳。
山人再拜来谢我,此地逢君名始佳。广下有人来造屋,焚香莫御太和□。
禜祈当见雨随辙,纛祭须令尘蔽靫。一行便寄百年迹,石岩岩兮谁孔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郧西县悬鼓崖时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叹,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人生理想的抒发。
诗的开头描绘了悬鼓崖的险峻和荒凉,用“莽幪幪兮条䕸䕸”形容草木丛生、杂乱无章的样子。接着提到狐狸和老虎,暗示这里虽然荒僻,但也有生灵栖息。诗人借此隐喻社会中的弱肉强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
诗中提到“真武承仙阶”,借用道教神仙的意象,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的向往。但随后又批判现实中的统治者“左鞭右笞血赤子”,用暴力压迫百姓,与古代圣王禹和舜的仁政形成鲜明对比。
诗人通过“学官读书谙民社”等句子,表达了自己虽然身为读书人,却心系百姓疾苦。他引用孔子弟子樊迟的故事,暗示自己追求的理想境界并非虚无缥缈的桃源,而是现实中的仁政与和谐。
后半部分写景抒情,描绘了悬鼓崖的壮丽景色和与友人同游的快乐。清风、白马、墨客、对酒、吟诗,构成了一幅闲适雅致的画面。但诗人并未完全沉浸其中,而是通过“山人再拜来谢我”等句子,暗示自己在此地留下了名声和影响。
最后几句提到“焚香”“禜祈”“纛祭”等祭祀活动,表达了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祈愿。结尾“石岩岩兮谁孔皆”以岩石的坚硬永恒,反衬人生的短暂无常,留下深沉的思考。
整首诗语言生动,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更有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