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陈叔易太湖二十韵

北客何来此,浮生真偶然。
风飚从禹穴,日脚近虞渊。
渔唱谁能问,鸥盟我不捐。
燃犀怪可睹,击树讯空传。
钓石温徐坐,樯竿稳近联。
波明疑练妥,山净学眉连。
客上三千履,军呼十万鋋。
可思江柳下,只欠舞衣前。
鼓舵知无及,乘查帐未缘。
远中微隐树,阔外莽横天。
缥缈湘灵瑟,夷犹范蠡船。
健帆风作驭,骇浪雪盈颠。
行鹭纷群起,孤鸿杳独鶱。
断崖方怒吸,浅濑或劳牵。
夜泊星辰逼,晴占日月偏。
幽姿閟蛟室,神物护龙泉。
世乱甘沦隐,涂穷枉乞怜。
渚花迎日笑,岸草信人沿。
颇欲追双桨,无因共两舷。
时来如谢朓,三复有余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北方游子偶然来到太湖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自然壮美与人生漂泊的交织。

开篇"北客何来此"点明诗人作为异乡人的身份,用"偶然"二字道出人生际遇的不可预测。接着用大禹治水的典故和日落虞渊的壮丽景象,将太湖风光与历史传说联系起来。

诗中用渔夫唱歌、海鸥结盟等生动画面,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燃犀怪可睹"借用古人点燃犀角照水怪的传说,暗示太湖的神秘色彩。而"击树讯空传"则通过敲击树木的声响传递,营造空灵意境。

中间部分用"三千履""十万鋋"等夸张数字,暗喻历史上吴越争霸的恢弘场面,与眼前平静的湖面形成对比。随后笔锋一转,用江柳、舞衣等柔美意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缥缈湘灵瑟"到"骇浪雪盈颠"几句,用神话传说和自然景象的交替,展现太湖变幻莫测的美。白鹭群飞、孤鸿独翔的描写,既是对景物的刻画,也暗含诗人孤独漂泊的心境。

结尾处"世乱甘沦隐"表明诗人身处乱世,甘愿隐居的心志。最后以"时来如谢朓"作结,借南朝诗人谢朓的典故,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期待,留下余韵悠长的结尾。

全诗将太湖风光、历史典故、个人情怀巧妙融合,在壮阔的自然描写中渗透着深沉的人生感悟,展现了诗人面对乱世时既超脱又眷恋的复杂心境。

李处权

(?—1155)宋徐州丰县人,徙江宁溧阳,字巽伯。李淑曾孙。徽宗宣和间,与陈恬、朱敦儒并以诗名。南渡后曾领三衢。卒年七十余。有《崧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