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

泽国豁平野,何地堪登高。
荡舟且出郭,逾彼东城壕。
夷犹六里塘,悠然见林皋。
云是故贤里,閒世居方袍。
乃遵游龙街,鞠为茂蓬蒿。
抠衣历层塔,凭阑瞰秋涛。
讲师雅知已,采菊酤新醪。
欢馀发清啸,屏息尘务劳。
同游漱珠玉,白首徒自搔。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秋日登高远眺的闲适心境,充满悠然自得的田园趣味。

开篇用"泽国平野"展现水乡开阔的景色,说不知去哪里登高才好,于是随意划船出城。穿过东城护城河后,在六里塘慢悠悠地漂着,忽然看见一片幽静的树林——这里住着超脱世俗的僧人。

接着写穿过长满蓬蒿的游龙街,提着衣摆登上佛塔。从塔上俯瞰秋日江涛,与懂自己的僧人朋友采菊饮酒。酒酣时忍不住放声长啸,把世俗烦恼都抛在脑后。同游的朋友们谈吐高雅,但看着彼此的白发,又不免感慨时光流逝。

全诗妙在三个层次:
1. 随性的行程:划船、穿街、登塔,完全是即兴的秋游
2. 鲜明的对比:茂密蓬蒿与开阔江涛,尘世喧嚣与佛门清净
3. 复杂的心境:既有饮酒啸歌的畅快,又有白发搔首的淡淡惆怅

就像现代人周末开车去郊外散心,偶遇知己喝点小酒,既享受当下的快乐,又难免感叹年华老去。诗中"采菊""新醪"这些细节,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闻到那个秋日的菊香酒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