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叹寄次回

衰龄薄俗交相厌,裹足终朝守荜门。
远出不过三里路,卜居常访独家村。
溪梅手剪捎云秀,窗纸亲糊贮日温。
只拟三冬安偃曝,谁教百舍历崩奔。
长沙卑湿灾殃窟,湘岸芳菲涕泪源。
骇电愁霖怜我老,握兰怀芷与谁言。
乌衣自昔专篇翰,南巷由来共酒尊。
急草移文招隐看,不然便欲费招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老人对晚年生活的感慨,既有对平静生活的满足,也有对世道艰难的无奈。

开头四句写老人的生活状态:年纪大了,看不惯世俗的虚情假意,整天关着柴门不出远门。最远只走到三里外,选住处也专挑人少的偏僻地方。这里用"裹足""独家村"等词,生动展现老人远离喧嚣的隐居形象。

中间六句写老人的日常:修剪伸向云端的梅花枝,糊窗户纸让阳光透进来取暖。本打算安稳过冬,却被迫长途奔波。长沙潮湿多灾,湘江边花开得再好也让人想哭。这里"捎云秀""贮日温"用得很妙,把修剪梅枝、糊窗户这些琐事写得充满诗意,而"崩奔""涕泪"又突然转折,暗示平静生活被打破。

最后六句是老人的孤独倾诉:雷电暴雨让我害怕衰老,手握香草却无人可倾诉。过去在乌衣巷擅长写文章,在南巷常和朋友喝酒。现在急着写文章召唤隐士来看我,不然怕是要为我写悼词了。"握兰怀芷"用屈原的典故,暗示自己像屈原一样怀才不遇。"招隐""招魂"的对比尤其心酸,说明老人孤独到极点。

全诗就像一位老人在火炉边絮絮叨叨:前半段说"我本来过得挺好",后半段说"可现在太苦了"。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把老年人的孤独、对往昔的怀念、对现状的无奈都娓娓道来,读来令人动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