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十首 其十

残鬓萧萧不满梳,秋风椎髻立庭除。
日明照见崚嶒影,自是山僧不是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僧在秋风中伫立的画面,充满沧桑感和超脱感。

前两句写老僧的外貌:稀疏的白发已无法梳满头顶,秋风中他随意扎着发髻站在庭院里。"萧萧"形容头发稀疏,"椎髻"是简单的发髻,这些细节都暗示主人公年迈且不拘小节。

后两句是点睛之笔:阳光照出他瘦削的身影,那棱角分明的轮廓让诗人突然意识到,眼前这个清瘦如山的形象已经不再是曾经的自己,而完全是个出世的山僧了。这里用"崚嶒"(形容山势陡峭)来比喻身影,既写实又富有禅意。

全诗妙在通过一个日常场景,展现了岁月带来的身心变化。诗人看着自己的身影,却感觉像是在看另一个超然物外的人,这种自我疏离感既带着些许无奈,又透露出对修行生活的体悟。短短四句,就把衰老、修行、自我认知等多个主题自然融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