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华阴庙远望华山时的壮丽景象和内心感受,语言生动,画面感极强。
首联"高阁巍峨少皞宫,仰瞻咫尺逼苍穹"直接点明地点和视角:在华阴庙的高楼上仰望,感觉华山近在咫尺,几乎要碰到天空。这里用"咫尺"形容距离之近,"逼苍穹"则夸张地表现了山势之高。
颔联"莲开玉井云收白,掌拓天门日映红"用两个绝妙的比喻:把华山比作盛开的莲花,云雾环绕如同白玉井;又把山峰比作巨掌,托起被朝阳映红的天门。这两句把静态的山写得充满动感。
颈联"突兀三峰凌斗极,浑沦一气满关中"继续写山势:三座主峰高耸入云,仿佛要刺破北斗星;整个华山的气势笼罩着关中大地。"浑沦一气"用得特别传神,让人感受到山与天地融为一体的雄浑。
尾联"攀援自有钩梯在,骨乏希夷漫御风"是诗人的感慨:虽然山上有供攀登的梯道,但自己体力不济,只能像传说中的陈抟老祖那样,想象着乘风而上的感觉。这里既表达了对登山的向往,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全诗最精彩之处在于:
1. 用一连串夸张比喻(莲花、巨掌、北斗)把华山写得气势磅礴
2. 通过"逼""凌""满"等动词让静止的山产生动态美感
3. 最后从写景自然过渡到抒情,让雄伟的山景与渺小的人形成对比
诗人没有直接说"山好高好壮观",而是通过一系列具体形象的描绘,让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了华山的险峻雄奇,体会到那种既向往又力不从心的复杂心情。这种"以景传情"的手法,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