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描绘了一座寺庙里的讲经座位(法座),但写法特别有趣。
第一句直接说"净慈寺的法座",第二句突然用"木头一棚"这种接地气的比喻——把庄严的法座说成是"木头搭的棚子",这种反差让人会心一笑。后两句更绝,说这些木头"横着竖着支棱着",表面刷的黑漆油光发亮,就像在说"看,这就是我们庙里那个被蹭得锃亮的木头讲台"。
全诗妙在两点:一是用家常话写神圣物,把高高在上的法座拉回人间,让人感受到佛家的朴实本色;二是"黑漆光生"四个字活灵活现,既写出实物特征,又暗含香火鼎盛、法座被信徒长期摩挲的烟火气。就像今天有人说"庙里那个被摸得包浆的功德箱",既有画面感又充满生活幽默。
释如净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