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至

九地阳初动,披衣起拥炉。
门前初去马,窗外渐啼乌。
云色呈金未,梅梢破玉无。
焚香待天晓,点易自研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清晨的宁静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文人雅趣。

开头两句写天刚亮时,诗人感受到大地微微回暖的阳气,披上衣服坐在火炉边取暖。这里通过"阳初动"的细节,暗示冬至后阳气开始萌动的自然规律。

中间四句用白描手法勾勒出清晨的动态景象:门前的马蹄声渐渐远去,窗外乌鸦开始啼叫。诗人抬头观察天色,发现云层还未被朝阳染成金色,又查看梅树枝头是否已经开出如玉般的花朵。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

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晨间活动:一边焚香等待天亮,一边用朱砂批注《易经》。这里既表现了文人雅致的生活情趣,又暗含对宇宙规律的思考,把日常起居提升到了哲学高度。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通过炉火、马蹄、鸦啼、香炉等意象,将冬日的清冷与居家的温暖巧妙融合,展现了古代文人既关注生活细节又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