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杂诗二十首 其十二
春秋书遂灭,斋戍屯貔貅。
视彼六族氏,灭没同蛔蝣。
一夕醉戍酒,刲肠穴其头。
自古斩肄馀,有此报雪不。
得无齐君臣,创钜思愆尤。
谢过三亡国,用以伯诸侯。
我欲竟此编,炷燥添膏油。
秋灯吐长芒,短发风飕飕。
视彼六族氏,灭没同蛔蝣。
一夕醉戍酒,刲肠穴其头。
自古斩肄馀,有此报雪不。
得无齐君臣,创钜思愆尤。
谢过三亡国,用以伯诸侯。
我欲竟此编,炷燥添膏油。
秋灯吐长芒,短发风飕飕。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历史兴衰为背景,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权力更替的残酷与反思。
前四句用动物比喻历史变迁:春秋时代的辉煌记载终会消失,驻守边疆的军队(貔貅指勇猛士兵)也如六族(可能指古代部落)一样,最终像蜉蝣般短暂消亡。这里暗示再强大的势力也敌不过时间。
中间六句讲述一个血腥故事:士兵醉酒后自残(刲肠指剖腹),引出对历史复仇循环的质问——是否所有暴行都会遭到报应?接着提到齐国君臣在重大失败后(创钜指巨大创伤)反省过错,通过向三个灭亡的国家谢罪,最终称霸诸侯。这里展现两种结局:盲目暴力导致毁灭,而反思能带来新生。
最后四句转入现实场景:诗人深夜续写史书(竟此编指完成编写),添灯油时看到秋灯闪烁、寒风吹动短发。这个画面将历史沉思拉回当下,灯焰如历史长河中的微光,短发飘动暗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全诗核心是"反思的力量":通过对比暴力毁灭与悔过重生的案例,说明唯有正视错误才能打破恶性循环。结尾的秋灯意象巧妙连接古今,让读者感受到历史教训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