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知府(石太尉)放下官场俗务,享受自然野趣的场景,展现了古代文人雅士追求清雅生活的志趣。
前两句"笋就林烧厌八珍,烟为翠幕草为茵"用对比手法,写知府厌倦了山珍海味(八珍),反而喜欢在竹林里就地烤笋吃。炊烟成了翠绿的帷幕,草地成了天然坐垫,把简陋的野餐写得充满诗意。
后两句"功臣名姓留何处,自把金刀刻翠筠"更有深意:那些建功立业者的名字能留存多久呢?不如像我现在这样,用金刀在青竹上刻字题名。这里既表现了文人寄情山水的洒脱,也暗含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全诗妙在把"烤笋刻竹"这样的小事写得风雅脱俗,通过"八珍"与"野笋"、"功名"与"翠筠"的对比,传递出"返璞归真"的生活哲学。语言清新自然,画面感强,让读者仿佛能看到竹林炊烟、听到刀刻竹节的声响,感受到远离尘嚣的闲适之乐。
魏野
(960—1020)陕州陕县人,字仲先,号草堂居士。不求仕进,自筑草堂,弹琴赋诗其中。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阴,与表兄李渎同被举荐,上表以病辞,诏州县常加存抚。与王旦、寇准友善,常往来酬唱。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有《东观集》、《草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