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烟雨
不见石门山,长卧西陵病。
不作石门游,徒怀石门景。
双壁下层霄,中央作门屏。
风和景明时,万里云霄净。
一朝烟雨晨,更觉湖山胜。
烟横十里洲,雨浥三川溟。
寒霏袅如丝,漠漠群峰映。
甘霖涌如注,滂沱沛千顷。
白鹭过平沙,孤雁没云岭。
夷歌速归期,樵牧时相应。
桃李亦萧疏,松楸更悽耿。
茫茫青草湖,晻蔼汀洲并。
濛濛绿杨岸,涣若潇湘境。
蒹葭半江秋,离披暗疏影。
云物镜中沉,山川如画景。
嗟予老风尘,日与繁华屏。
时闻山水游,似入罗浮梦。
何时挟樽酒,再与朋曹等。
长醉石门秋,终朝卧烟艇。
不作石门游,徒怀石门景。
双壁下层霄,中央作门屏。
风和景明时,万里云霄净。
一朝烟雨晨,更觉湖山胜。
烟横十里洲,雨浥三川溟。
寒霏袅如丝,漠漠群峰映。
甘霖涌如注,滂沱沛千顷。
白鹭过平沙,孤雁没云岭。
夷歌速归期,樵牧时相应。
桃李亦萧疏,松楸更悽耿。
茫茫青草湖,晻蔼汀洲并。
濛濛绿杨岸,涣若潇湘境。
蒹葭半江秋,离披暗疏影。
云物镜中沉,山川如画景。
嗟予老风尘,日与繁华屏。
时闻山水游,似入罗浮梦。
何时挟樽酒,再与朋曹等。
长醉石门秋,终朝卧烟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石门山在烟雨中的朦胧美景,同时抒发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现实生活的无奈。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四句)是诗人的自述。他说自己生病卧床,无法亲自去石门山游玩,只能空想着那里的景色。这种遗憾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中间部分(从"双壁下层霄"到"山川如画景")是重点,用丰富的画面感描绘了石门烟雨的景象。诗人先用晴天作对比:风和日丽时,石门山高耸入云,万里晴空。但更美的却是烟雨中的景色——十里湖面烟雾缭绕,雨幕笼罩山川,细密的雨丝像轻纱般飘动。接着用一系列生动的意象:白鹭飞过沙滩,孤雁隐入云间,樵夫的歌声回荡,桃李凋零松柏萧瑟,营造出一个朦胧而略带忧伤的山水世界。特别是"蒹葭半江秋"等句,把烟雨中的芦苇、倒映的山影写得如同水墨画般空灵。
最后部分("嗟予老风尘"到结尾)是诗人的感慨。他叹息自己困于尘世繁华,虽然常听人说起山水之美,却像做了一场梦。最后表达愿望:希望能和朋友们带着酒,在石门的秋色里长醉,整日躺在烟雨朦胧的小船上。这种对逍遥生活的向往,与开头的卧病形成呼应,突出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对比手法突出烟雨之美,晴空万里反而不如朦胧雨景动人
2. 意象丰富又自然,白鹭、孤雁、樵歌等共同构成生动的山水画卷
3. 情感真挚,既有对美景的赞叹,也有人生困顿的无奈,容易引起共鸣
4. 语言清新流畅,虽然写的是古典题材,但画面感极强,现代读者也能直观感受到烟雨江南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