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白莲花》为题,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赞美了白莲花高洁不凡的品质。
首联“天开地辟讵云赊,异草灵苗特一家”意思是说,白莲花的出现就像天地初开时的奇珍异草,与众不同,独树一帜。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强调白莲花的稀有和珍贵。
颔联“不有冈头三女粲,争敷处子六郎花”借用典故来衬托白莲花的美丽。“三女粲”可能指古代传说中的仙女,“六郎花”则暗指莲花(古人常以“六郎”比喻美貌男子,这里借指莲花的高洁)。诗人说,如果没有这些仙女般的美丽,又怎能衬托出白莲花的清雅脱俗呢?
颈联“英雄有种凛生气,白玉微根不受瑕”进一步赞美白莲花的品格。诗人把白莲花比作英雄,天生自带凛然正气,它的根像白玉一样纯净,不受任何污秽沾染。这里既写莲花的洁白无瑕,也暗喻人的高尚品格。
尾联“他时若补芬陀传,端与优昙定等差”意思是,如果将来有人编写记载奇花异草的典籍(“芬陀传”),白莲花一定和优昙花(佛教中的圣花)一样,被列为最高等级的花卉。诗人以此表达对白莲花的极高评价。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把白莲花塑造成超凡脱俗、纯净高洁的形象,既赞美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语言生动,意境优美,读来让人感受到莲花的清雅与诗人的情怀。
释善月
释善月(一一四九~一二四一),字光远,号柏庭,俗姓方,定海(今浙江宁波东北)人。于正觉寺出蒙,年十五具戒。往依南湖草庵禅师。历住东湖辩利,慈溪宝严、月波、上竺。理宗端平三年(一二三六)请老归东庵。淳祐元年卒,年九十三。《延祐四明志》卷一六,《佛祖统纪》卷一八、《补续高僧传》卷三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