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神秘缥缈的仙家楼台,通过虚实结合的写法,展现了人们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与现实的苍凉感。
前四句用"缥缈路岐""白玉堂"等意象,勾勒出云雾缭绕的仙境景象:风中摇曳的仙树、香气缭绕的祭坛,营造出空灵神秘的氛围。这里的"绛节"指仙家仪仗,"虚皇"指道教最高神,暗示这是在描写一场庄严的祭祀活动。
后四句笔锋一转,从仙境回到现实。虽然神仙的名号传遍天下("六合"即天地四方),但凡人终究难以触及至高无上的"三清"仙境。最后两句特别精彩:诗人想探寻当年汉武帝求仙的本意,却发现那些曾经辉煌的求仙场所(竹宫梧殿),如今只剩一片凄凉。这里暗含讽刺——帝王追求长生不过是场虚幻。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用华美的仙境描写开头,却以苍凉的现实收尾,形成强烈反差。通过这种对比,诗人似乎在说:与其追逐虚无缥缈的神仙世界,不如正视现实人生。这种从绚烂归于平淡的写法,让诗歌既有梦幻色彩,又充满人生哲理。
种放
( 956—1015)洛阳人,字明逸,号云溪醉侯,又号退士。不事举业,隐居终南山豹林谷,以讲习为业,凡三十年,其间数召皆辞。真宗咸平中,以荐召对,授左司谏,直昭文馆,后往来于山林与朝廷之间,每至京师,生徒多就而受业。累拜给事中,仕终工部侍郎。性不喜浮图氏,尝裂佛经以制帷帐。终身不娶,晚节颇饰舆服,广置良田,门人族属多有仗势不法。曾上《时议》十三篇,有《太一词录》、《退士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