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见寄清制元韵敬贺致政荣归惟面同一捧腹

三入词林官太史,年年载笔立宫门。
欲明得失裨时政,独历清华荷国恩。
天上玉堂劳梦想,禁中金匮有书存。
乡闾故老风流在,为教衣冠后世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官员退休荣归故里时,朋友写给他的贺诗。全诗用平实的语言赞美了这位官员的为官生涯和人格魅力。

前四句写他的仕途经历:三次进入翰林院担任史官("词林"指翰林院),年年执笔记录国家大事。他心系国家,希望通过记录历史得失来辅助治国("裨时政"指辅助政事),独自承担着清高显要的职务("清华"指清贵显要的官职),深感皇恩厚重。

中间四句转入对他精神世界的描写:虽然离开了朝廷,但还会梦见翰林院("玉堂"是翰林院的美称)的工作场景,他经手的国家重要文献("金匮"指重要文书)仍保存在宫中。这说明他虽退休却仍心系朝政。

最后两句写他荣归故里的景象:家乡的父老乡亲都还记着他的风采,他的为官之道和衣冠仪范(指官员的修养气度)将成为后代子孙的榜样。结尾"捧腹"二字用得很妙,既表现了老友重逢的欢笑场景,又暗示这位官员是带着圆满和喜悦退休的。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但通过"载笔立宫门""金匮有书存"等具体工作场景的描写,生动展现了一位勤勉尽责的官员形象。最后落脚到"为教衣冠后世孙",点明其人生价值不仅在于为官政绩,更在于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