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陈其美联
渔父捐躯,我公殒命,共和代价钜哉,由辛亥迄癸丑,由癸丑迄丙辰,拼折英雄几许,始克挽大厦将倾,铁血铸山河,功烈永垂民国史;
名弗可羁,利弗可诱,群小诡计穷矣,因猜忌起谋害,因谋害起惨杀,于彼刺客可诛,最可痛昊天不吊,将星沉沪渎,凄凉怕听浦江潮。
名弗可羁,利弗可诱,群小诡计穷矣,因猜忌起谋害,因谋害起惨杀,于彼刺客可诛,最可痛昊天不吊,将星沉沪渎,凄凉怕听浦江潮。
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用直白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革命烈士陈其美的深切哀悼和对民国初年动荡时局的感慨。
上联通过时间线展开:从辛亥(1911)到癸丑(1913),再到丙辰(1916),无数英雄牺牲才换来共和。用"拼折英雄几许"这种口语化的表达,强调革命代价沉重。"铁血铸山河"这个比喻很形象——就像用铁和血浇筑山河一样,烈士们用生命奠定了民国根基。
下联聚焦陈其美的品格和遭遇:说他不会被名利收买("名弗可羁,利弗可诱"),但最终被小人用阴谋杀害。"昊天不吊"是古语今用,意思是老天不开眼,让这样的将星陨落在黄浦江边。最后"怕听浦江潮"这个细节描写特别动人——连江潮声都让人心痛,可见哀思之深。
全联最打动人心的有三点:
1. 用具体年份串联历史,让读者感受到革命历程的艰难
2. 对比手法鲜明——英雄的刚正不阿 vs 小人的阴险毒辣
3. 结尾的景物抒情(浦江潮)让抽象的情感变得可感可知
这种挽联既有历史厚重感,又饱含真情实感,虽然写的是百年前的事,但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那种悲壮和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