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北岩绿砚石歌(庚辰)
端溪北岩藏砚璞,苔满烟生暖如玉。
何人剖玉出山来,更比端州江水绿。
春波绿净唾不可,山石绿肥有云裹。
清风吹落笔床边,还是沈沈云一朵。
窗前蕉叶接梧桐,可怜颜色绝相同。
李贺休歌踏天紫,南唐漫品细丝红。
结邻稍远灵羊峡,墨池装入香檀匣。
怕传新样出蛮溪,岂有荆公可为法。
何人剖玉出山来,更比端州江水绿。
春波绿净唾不可,山石绿肥有云裹。
清风吹落笔床边,还是沈沈云一朵。
窗前蕉叶接梧桐,可怜颜色绝相同。
李贺休歌踏天紫,南唐漫品细丝红。
结邻稍远灵羊峡,墨池装入香檀匣。
怕传新样出蛮溪,岂有荆公可为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块珍贵的端州绿砚石,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和巧妙的历史典故,展现了砚石的独特魅力和文人雅士的珍爱之情。
前四句写砚石的来历:端州北岩藏着这块像玉一样的砚石原石,表面长满青苔,温润如玉。不知是谁将它开采出来,它的绿色比端州的江水还要青翠动人。
中间六句用丰富的比喻描写砚石的色泽:春水般的绿色纯净得让人不忍吐唾(古人磨墨时习惯吐唾研墨),石料饱满的绿色仿佛裹着云雾。当清风吹过书桌,砚台就像一朵沉静的云。窗前的芭蕉和梧桐叶色相近,但都比不上这块砚石的绿色纯粹。
后六句通过历史典故凸显砚石的珍贵:诗人劝李贺别写"踏天割紫云"的诗句了(李贺曾用"紫云"比喻好砚),南唐推崇的红色砚台也不值一提。这块砚石产自灵羊峡附近,被郑重地装在檀木匣里。诗人担心这样好的砚石会引来仿制,但又感叹现在已没有像王安石那样的鉴赏大家能真正懂得它的价值。
全诗以"绿"为主线,将砚石与自然景物、历史典故巧妙结合,既展现了砚石的物理之美,又赋予了它深厚的文化内涵,表达了诗人对这块砚石的珍视和对高雅文化的追求。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