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季冲先生钦视祖陵颂
南都钟阜称丰芭,虎踞龙蟠瞰江水。
脉浚茅山百二峰,祥开帝统三千纪。
忆昔高皇弓剑藏,千官拜舞俨趋跄。
森森石笋迎人立,郁郁长松摩天阊。
相传岁久网渐疏,守人不戒等蘧庐。
伐木穿窑燔活火,起土成呰龙脉锄。
更有泗洲祖陵地,后峡开池专小利。
蠢蠢小民何所知,不勒贞珉悯无忌。
天子惕然念水木,大开中殿咨钧轴。
皇华酌酒满金杯,赐出内镪资路宿。
特命元勋成国行,懿亲新乐同于征。
学士亦有宗伯在,周爰咨度毖经营。
琅琅天语涣大号,镌碑竖碣表厥道。
须令耳目赫然新,勿令后犯频入告。
三臣衔命出京邸,臣亦叨恩拜南礼。
好正追随恣讨论,其奈乡心牵万里。
自别家园已六春,乌伤雁断长悲辛。
安得仙人缩地法,携手同看钟阜云。
脉浚茅山百二峰,祥开帝统三千纪。
忆昔高皇弓剑藏,千官拜舞俨趋跄。
森森石笋迎人立,郁郁长松摩天阊。
相传岁久网渐疏,守人不戒等蘧庐。
伐木穿窑燔活火,起土成呰龙脉锄。
更有泗洲祖陵地,后峡开池专小利。
蠢蠢小民何所知,不勒贞珉悯无忌。
天子惕然念水木,大开中殿咨钧轴。
皇华酌酒满金杯,赐出内镪资路宿。
特命元勋成国行,懿亲新乐同于征。
学士亦有宗伯在,周爰咨度毖经营。
琅琅天语涣大号,镌碑竖碣表厥道。
须令耳目赫然新,勿令后犯频入告。
三臣衔命出京邸,臣亦叨恩拜南礼。
好正追随恣讨论,其奈乡心牵万里。
自别家园已六春,乌伤雁断长悲辛。
安得仙人缩地法,携手同看钟阜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祖陵(皇家陵墓)的庄严景象,同时批评了后世管理松懈导致陵园被破坏的现象,最后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全诗分为四个部分:
1. 祖陵的宏伟与神圣(开头到“郁郁长松摩天阊”) - 用“虎踞龙蟠”形容南京钟山的雄伟地势,说这里是风水宝地,保佑明朝延续三千年。 - 回忆朱元璋下葬时的隆重场面,百官肃穆行礼,陵墓周围石笋林立、松树参天,显得庄严肃穆。
2. 后世管理不善导致破坏(“相传岁久网渐疏”到“不勒贞珉悯无忌”) - 时间久了,守陵人懈怠,陵园管理松散,像普通房子一样不被重视。 - 具体破坏行为:老百姓砍树、挖窑烧火、挖土破坏龙脉,甚至在泗州祖陵挖池塘谋利。 - 批评老百姓无知无畏,官府也没有立碑警示,导致破坏愈演愈烈。
3. 皇帝下令修复祖陵(“天子惕然念水木”到“勿令后犯频入告”) - 皇帝得知后很重视,召集大臣商议,拨专款修复。 - 派重臣(成国公、新乐侯)和学者(宗伯)负责工程,要求立碑警示后人,防止再遭破坏。
4. 诗人的思乡之情(最后六句) - 诗人奉命参与修陵,却因离家六年(“乌伤”指浙江义乌,暗示家乡),思念亲人(“雁断”指音信全无)。 - 幻想能有“缩地法”瞬间回家,和朋友一起看钟山云霞,表达深切的思乡之情。
诗歌亮点: - 对比手法: 用祖陵曾经的庄严与后来的破败对比,突出批评意味。 - 细节描写: 如“伐木穿窑”“起土成呰”等具体破坏场景,让批评更有力。 - 情感真挚: 结尾突然转向个人思乡,从宏大叙事回归人性温度,让人共鸣。
核心思想: 通过祖陵的兴衰,呼吁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同时流露对官僚懈怠的批评。最后笔锋一转,用思乡之情软化批判色彩,展现诗人有血有肉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