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松老人歌
座上支颐避世翁,少年走马长安客。
长安此日车如风,十人五人衣衫同。
卖术黄银殷七七,搊筝翠袖张红红。
西苑楼台飞百尺,洛阳贾人进花石。
宣政门开候赐钱,杜陵日暮分曹弈。
大艑十丈封黄罗,彄环一寸如清矑。
织罽先呈尚衣局,饰珰共宴卖珠胡。
二月高梁走燕九,小儿缘橦女射柳。
马客虬须笑系鞭,蛾姬辅靥呼尝酒。
贺老琵琶李谟笛,兴庆楼前初下直。
曲曲新声我辈闻,五侯宣索知何及。
玉河归骑景阳钟,曳缟乘胜胜日中。
醉值金吾争道过,将军司隶与钱通。
二十年来重到此,不见当年游侠子。
南陌朝催间架钱,西山夜拾回中矢。
老夫濩落复何求,寒笛江潭独倚楼。
一身结客半天下,万里归来空白头。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描述一位名叫“三松老人”的七十一岁老人的诗歌。虽然老人已经年迈,但他的精神和气质仍然非常旺盛。以下是对这首诗歌的通俗易懂的分析:
1. 起始部分描述了老人的外貌和气质。“三松老人七十一,箬帽棕鞋神奕奕。”老人虽然已经到了七十一岁的高龄,但他戴着箬帽,穿着棕鞋,精神矍铄,毫无老态龙钟的样子。
2. 接着描述了老人的经历和身份。“座上支颐避世翁,少年走马长安客。”老人曾经是一个活跃在世间的人,经历过许多世事变迁。他年轻时曾游历长安,是一个见多识广的旅人。
3. 诗歌继续描绘了老人的生活场景和周围环境。“长安此日车如风,十人五人衣衫同。”描述了长安城的繁华和车水马龙,老人身边的人穿着相似的衣衫,展现了他的社交圈子。
4. 然后描绘了老人的技艺和娱乐。“卖术黄银殷七七,搊筝翠袖张红红。”老人擅长某种技艺(可能是算命、表演等),并且喜欢欣赏搊筝这种艺术形式,身边还有美丽的翠袖女子演奏。
5. 诗歌还提到了洛阳的繁华景象和皇宫内的生活。“西苑楼台飞百尺,洛阳贾人进花石。”描述了西苑的壮丽建筑和洛阳商人进献的奇珍异宝。老人可能曾经进出皇宫,与权贵交往。
6. 接下来描绘了老人的生活情趣和娱乐活动。“大艑十丈封黄罗,彄环一寸如清矑。”可能是描述了老人的游船或玩具,以及他欣赏的饰品和装饰。
7. 诗歌还通过描述节日和娱乐活动展现了老人的生活状态。“二月高梁走燕九,小儿缘橦女射柳。”在二月的时候,老人参与节日活动,观赏小儿缘橦和女子射柳的表演。
8. 诗歌最后部分描绘了老人的感慨和回忆。“贺老琵琶李谟笛,兴庆楼前初下直。曲曲新声我辈闻,五侯宣索知何及。”老人回忆起年轻时听过的琵琶和笛子的演奏,以及兴庆楼前的生活。他感叹时光荏苒,物是人非。
整首诗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细节,展现了三松老人的生活状态、社交圈子、技艺娱乐以及感慨回忆。诗歌语言通俗易懂,通过富有画面感的描述,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老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