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洲

赡部那边沙际间,斗然魔子恣纵横。
周金刚带不平气,勘破却从潭上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斗争与智慧的修行场景,用生动的画面传递禅意。

前两句以“赡部洲”(佛教中的南方大陆)为背景,展现沙尘飞扬的荒芜之地,暗喻世俗的混乱与诱惑。“魔子恣纵横”指修行路上心魔丛生、干扰不断,就像一群嚣张的妖魔横行霸道。

后两句引入“周金刚”(唐代高僧德山宣鉴,以脾气火爆著称),他带着“不平气”象征修行者初期的执着与对抗。但真正的突破在于“勘破却从潭上行”——当他放下执念,心像潭水一样平静清澈时,反而看透本质,获得超脱。

全诗精髓
1. 修行如战场:外在干扰和内心妄念如同“魔子”,需要直面挑战。
2. 放下才能悟道:像周金刚最终平静如水,说明真正的智慧不是硬碰硬,而是以柔克刚。
3. 禅意生活化:用“沙际”“潭水”等自然意象,把深奥的禅理融入日常场景,让人更容易共鸣。

魅力所在:短短四句,既有斗争的张力和画面感,又有顿悟的哲理,读来像看一场修行者的冒险故事,最后留下豁然开朗的余味。

释普宁

释普宁(?~一二七六),号兀庵,蜀(今四川成都)人。出家于蒋山,参育王无准师范禅师得法。理宗绍定、端平间,为侍者随师范自育王至径山数载。历住庆元府象山灵岩广福禅院、常州无锡南禅福圣禅寺、巨福山建长兴国禅寺、婺州云黄山宝林禅寺。端宗景炎元年卒(《佛学人名辞典》)。为南岳下二十世,无准师范禅寺法嗣。有《兀庵普宁禅师语录》三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附录。释普宁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其中单编的诗合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