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为九日登塔四作皆塔诗未及九日盖所重在塔也然既已九日安可无此作以补之
烟凝暮紫夕光移,秋意因高见远吹。
何处风囊来舞激,翻惊羲驭在鞭箠。
登临不尽今人感,眺听还多往事疑。
安得淩云皆赋手,漫劳落帽共相嗤。
何处风囊来舞激,翻惊羲驭在鞭箠。
登临不尽今人感,眺听还多往事疑。
安得淩云皆赋手,漫劳落帽共相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登高望远的场景,但重点不在节日而在塔上。诗人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感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思考。
前两句写傍晚登塔看到的景色:暮色中烟雾凝结成紫色,夕阳的光影在移动。站在高处,秋风吹来,让人视野开阔。这里用"暮紫"和"夕光移"营造出梦幻般的黄昏氛围。
中间四句写诗人的联想和感受:不知哪里来的狂风猛烈吹舞,让人惊讶太阳神(羲驭)似乎也在挥鞭赶路。登高时涌起对当下的感慨,远眺时又对历史产生诸多疑问。这里把风比作鞭子,把太阳比作被鞭策的车马,形象地表现了时光飞逝的感觉。
最后两句表达愿望:希望所有登高的人都能写出好诗(凌云赋手),不要像古人那样因为风吹落帽子而互相取笑。这里用"落帽"典故(晋代孟嘉重阳登高帽子被风吹落的故事),既点出重阳主题,又表达了超越前人的愿望。
全诗将眼前景、心中情和人生感悟自然融合,通过登塔这一活动,展现了诗人对时间、历史和文学创作的思考。语言生动形象,既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