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望采拾诗

裁缝逗早夏,点画守初晨。
绡纨既妍媚,脂粉亦香新。
长丝表良节,命缕应嘉辰。
结芦同楚客,采艾异诗人。
折花竞鲜彩,拭露染芳津。
含娇起斜盻,敛笑动微嚬。
献珰依洛浦,怀佩似江滨。
须待恩光接,中夜奉衣巾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女子在端午节(五月初五)采撷花草、精心打扮的生动场景,充满节日氛围和女性柔美。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1. 节日准备的热闹 开篇用"裁缝逗早夏"点明时间——初夏的端午节。女子们天刚亮就开始忙碌:裁剪轻薄丝绸做新衣("绡纨既妍媚"),调制香粉梳妆打扮("脂粉亦香新"),编织五彩丝线祈福("长丝表良节"),这些细节让我们仿佛看到她们为节日兴奋准备的样子。

2. 采撷花草的娇态 诗中生动刻画了女子们的采撷过程:像屈原一样结芦叶(暗用屈原典故),又比普通诗人更讲究地采摘艾草;争相攀折最鲜艳的花朵("折花竞鲜彩"),用沾露的花枝轻拭脖颈("拭露染芳津")。"含娇斜盻""敛笑微嚬"这些神态描写,活画出她们既俏皮又矜持的少女情态。

3. 浪漫的期待 结尾处女子们佩戴玉珈("献珰依洛浦"),怀抱香草(暗喻品德),像传说中的洛水女神和湘江女神一样美丽。最有趣的是"中夜奉衣巾"的细节——她们深夜还捧着衣物等待,暗示对爱情或恩宠的朦胧期待,给节日增添了甜蜜的遐想空间。

全诗就像一组动态的仕女图,通过裁衣、采艾、折花、佩饰等生活化场景,把传统节俗与少女情怀完美融合。特别是"拭露染芳津"这样细腻的动作,让人瞬间穿越到那个露水未干的端午清晨,闻到花草混着脂粉的清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