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的形象,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前两句"虚心劲节倚云端,白日清风散羽翰"用竹子比喻人的品格:竹子中空象征谦虚,笔直生长代表刚正不阿,高耸入云暗示志向高远,在清风中摇曳的竹叶像飞鸟的羽毛般洒脱。后两句"几度趋朝闻凤管,月明犹想佩珊珊"转入回忆:诗人多次在清晨上朝时听到宫廷乐声(凤管指笙箫类乐器),夜深人静时仍能想起官员们玉佩相碰的清脆声响(珊珊是拟声词)。全诗明写竹子,暗喻为官之道——既要保持竹子的正直虚心,又要像宫廷雅乐和玉佩般清雅高洁,表达了作者对清廉正直品格的赞美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