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寂寞的春日午后,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出诗人内心的闲适与孤独。
前两句写环境:松树被风吹动,发出沙沙声,屋檐的影子斜斜地投在矮墙上。这里用声音和光影的细节营造出静谧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中间四句写具体景物:新长出的十二根竹笋,桌上未写完的诗稿,安静的黄莺和燕子,还有散发着香气的野花野草。这些意象看似随意,实则精心选择——竹子的生长暗示时间流逝,未完成的诗稿体现创作时的散漫,无言的鸟雀和自开自香的花草,都衬托出诗人独处的状态。
最后两句点明心境:美好的感受难以用语言表达,只能任其飘散;诗人感觉自己像过客一样,在这天地间独自徘徊。这里的"难言"和"苍茫"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可能是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也可能是对人生漂泊的体悟。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平凡景物传递微妙情绪,语言清新自然,就像用文字画了一幅水墨小品。读者能从中感受到春日的美好,也能体会到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孤独感,这种含蓄的情感表达正是古典诗词的独特韵味。
吴景奎
(1292—1355)婺州兰溪人,字文可。七岁力学如成人,年十三为乡正。刘贞为浙东宪府掾,辟为从事,后荐署兴化路儒学录,以母老辞不就。博学,尤善为诗,词句清丽,有唐人风。有《药房樵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