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看到曹娥庙时的感慨。曹娥是东汉时期为救父亲投江而死的孝女,后人建庙纪念她。
前两句写景:美丽的曹娥葬在这江边,江边的树木在暮色中沙沙作响,天空的云也显得凄凉。这里用"青娥"(美丽的少女)、"飕飗"(风声)这些词营造出一种哀伤的氛围。
后两句抒情:虽然记录曹娥事迹的文字还刻在碑上,但石碑已经倒塌了。江水的波涛日夜冲刷,辜负了这些用金线绣般精美的文字。这里"色丝文"是夸赞碑文写得极好,但再好的文章也经不起时间冲刷。
整首诗表达了三个层次的情感: 1. 对孝女曹娥的怀念 2. 对时间无情的感慨(连纪念碑都会倒塌) 3. 对美好事物难以长存的遗憾
诗人用简单的江边景色,带出了对生命、孝道和时光的深刻思考,让读者感受到:再感人的故事,再精美的文字,最终都会被时间淹没,但孝心和精神会永远流传。
赵嘏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