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口远眺四首 其一

树接苏秦庙,湖吞项羽祠。
野人偏解道,范蠡载西施。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太湖口的壮阔景色和历史人文气息,通过几个历史人物的典故,传递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前两句写景:树木掩映着苏秦庙,湖水仿佛要吞没项羽祠。这里用"接"和"吞"两个动词,把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融为一体,既展现了太湖的浩渺气势,又暗示历史长河的冲刷。

后两句转写人事:当地村民都知道范蠡带着西施泛舟太湖的故事。这里用"野人偏解道"(普通村民反而最懂)的写法,暗示真正的人生智慧往往藏在民间。范蠡功成身退、携美人归隐的故事,与前面苏秦、项羽的功业形成对比。

全诗的精妙在于:
1. 用四个历史人物(苏秦、项羽、范蠡、西施)勾勒出太湖的历史厚重感
2. 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的交融,展现时空的沧桑感
3. 最后以范蠡的潇洒归隐,表达对功名利禄的超越之思

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精选的意象和典故,让读者自己体会太湖的壮美和历史的无常,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