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隐寺

岘南众峰外,窅然空谷深。
丹楼倚碧殿,夐出道安林。
习池抱邻曲,虚窗漱清音。
竹静幽鸟语,果熟孤猿吟。
故多物外趣,足慰倦客心。
但恨绁尘羁,无繇数追寻。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描绘谷隐寺美景的诗,让我们来逐句分析:

1. “岘南众峰外,窅然空谷深。”
诗人站在岘山的南边,看到山峰之外,有一个深远空旷的谷地。这里的“窅然”表示深远、幽暗的样子,让人感受到谷隐寺所处的环境非常宁静和深远。

2. “丹楼倚碧殿,夐出道安林。”
诗人看到红色的楼房依偎着碧绿的宫殿,这些建筑从郁郁葱葱的道安林中延伸出来。这里的“丹楼碧殿”形象地描绘了寺庙的建筑色彩,“道安林”则表现了寺庙周围的自然环境。

3. “习池抱邻曲,虚窗漱清音。”
习池环绕着邻居的村落,虚敞的窗户传来清脆的声音。这里的“习池抱邻曲”描绘了寺庙与周围村落的亲密关系,“虚窗”则暗示了寺庙建筑的宽敞和通风,“漱清音”则可能是描述流水的声音或者寺庙中的钟声。

4. “竹静幽鸟语,果熟孤猿吟。”
竹林静谧,幽静的鸟鸣声响起,果实成熟,孤独的猿猴发出叫声。这里通过“竹静幽鸟语”和“果熟孤猿吟”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色和动物的声音,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5. “故多物外趣,足慰倦客心。”
这里有很多超脱世俗的乐趣,足以安慰疲惫的游客的心灵。这里的“物外趣”指的是超脱世俗的乐趣和意境,“倦客”则指的是疲惫的游客。诗人通过这些美景,给游客带来心灵上的安慰和放松。

6. “但恨绁尘羁,无繇数追寻。”
但是遗憾的是,受到世俗的束缚,无法多次来这里追寻这些美景。这里的“绁尘羁”指的是世俗的束缚和牵绊,“无繇数追寻”则表达了诗人对无法再次欣赏这些美景的遗憾。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谷隐寺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色和建筑,展现了其宁静、和谐、美丽的特点。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这些美景的遗憾和无法再次欣赏的失落感。这首诗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谷隐寺的魅力。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