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京(秣陵)的景色和诗人的复杂心情,语言生动,情感真挚。
首联"江风吹雨散阴寒,多少莺花不忍看"用风雨消散寒意起笔,带出诗人沉重的心情——眼前明媚的春光(莺啼花开)反而让他不忍多看,暗示内心有难以排解的愁绪。
颔联"地有三渠知太液,天留双阙作长安"巧妙用典:南京的河道让他联想到长安皇宫的太液池,牛首山像长安的宫阙。这里透露出诗人对南京的深厚感情,把它比作都城长安,但"知"和"留"字又暗含物是人非的感慨。
颈联"黄羊处处衔桃叶,白鹭朝朝傍竹竿"转入生动画面:黄羊(或指小鹿)叼着桃叶,白鹭日日栖息竹旁。这些温馨的日常景象反衬出诗人的漂泊感——美景虽好,却不属于他。
尾联"欲住秦淮偏未得,高堂千里念游盘"直接抒情:想留在秦淮河畔却无法实现,远方的家人(高堂)让他牵挂。最后一句"游盘"(游乐)与开头的"不忍看"形成呼应,道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全诗以景写情,通过南京的美景反衬诗人的羁旅之愁和思乡之情。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想留不能留"的无奈,以及"看美景更伤心"的复杂心境,让读者感受到一个游子对第二故乡的眷恋与不得不离去的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