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菊花

三径秋深景物赊,凌霜仙卉吐黄芽。
疏枝巧映千林叶,芳信长开九月花。
清露滴时金缕湿,愁云合处鹤翎斜。
姚家国色多奇丽,未必风流压众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盛开的黄菊花,赞美它凌霜绽放的傲骨和独特风韵。

前两句写菊花开放的时节和环境:深秋小路上,菊花在寒霜中吐露嫩黄的花蕊。"三径"指隐居的小路,暗示菊花高洁的品格。三四句用对比手法,写稀疏的菊枝巧妙映衬着满山红叶,在九月里长久绽放,突出菊花顽强的生命力。

五六句用生动的比喻描写菊花形态:清晨露珠沾湿花瓣像金线般闪亮,阴云笼罩时花瓣像仙鹤羽毛般斜垂。这两个比喻既写出菊花的美,又暗含它在恶劣环境中的坚韧。

最后两句用牡丹作对比:即便姚家(指代牡丹)国色天香,也未必能胜过菊花的潇洒风姿。这里通过贬低公认的"花王"牡丹,更加突显菊花超凡脱俗的气质。

全诗通过季节特征、形态比喻和对比手法,层层递进地展现了菊花凌霜不凋的品格和清雅绝俗的美,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诗中"凌霜""愁云"等意象既写实又象征,将自然景物与人格理想完美融合。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