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山间的生动画面,语言简洁却充满张力。前两句像电影镜头:夕阳挂在山峰上,层层叠翠的树林间缠绕着未化的残雪,冷暖色调碰撞出强烈的视觉冲击。"萦"字用得巧妙,让雪仿佛有了缠绕山林的动态美。
三四句突然转入动态场景:狂风把柳絮般的雪末卷得四处飞旋,受惊的猿猴攀折结冰的树枝,树枝断裂如玉石崩裂。这里用"玉折"形容冰枝断裂,既写出清脆的声响,又暗含惋惜之情。最有趣的是结尾的转折:山中有人误把飞雪当作山花盛开来报信。这个误会既点出飞雪漫天的壮观,又透露出人们对春天迫不及待的期待,给严寒景象添了丝幽默暖意。
全诗通过"残雪-狂风-飞絮-惊猿"的连锁反应,把山雪写得既危险又美丽,最后用人的错觉作结,让自然景观突然有了人情味,这种写法非常高明。
皎然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