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贤惠妻子的离世,通过几个生活片段展现她的美德,以及家人对她的深切怀念。
前两句说这位女子一生遵循传统妇道——穿着打扮随丈夫地位而定("命服从夫贵"),把儒家经典学问传授给子女("遗经易子成")。这里用具体事例展现她相夫教子的贤惠形象。
中间四句用四个比喻:像水草按时祭祀般守本分("蘋蘩无失职"),像琴瑟合奏般婚姻和谐("琴瑟自和鸣")。"归同穴"指夫妻死后合葬的愿望,"梦两楹"用孔子临终梦见殿堂倒塌的典故,暗示妻子突然离世带来的悲痛。
最后两句镜头转向送葬场景:旁观者都落泪("洒清泪"),两幅招魂幡("双旐")在冷清的城中缓缓移动。这个画面让全诗情感达到高潮,通过旁观者的反应和寒冷天气,加倍烘托出失去贤妻的凄凉。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生前美德切换到临终遗憾,最后定格在风雪送葬的画面。没有直接说"多么悲痛",但每个生活细节都在诉说这位普通妇女的贤良,每个意象都在传递亲人无法言说的伤痛。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