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陪敕使麻先生祭岳

我皇盛文物,道化天地先。鞭挞走神鬼,玉帛礼山川。
忽下袁州使,来游紫洞前。青羊得处所,白鹤□时年。
虔恳飞龙记,昭彰化鸟篇。□风半山水,□气总云烟。
光抱升中日,霞明五色天。山横翠微外,室在绿潭边。
缇幕灰初庪,焚林火欲然。年光著草树,春色换山泉。
伊水来何日,嵩岩去几千。山疑小天下,人是会神仙。
叶令乘凫入,浮丘驾鹤旋。麻姑几年岁,三见海成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早春时节陪同官员祭祀山岳的盛大场景,充满了神话色彩和自然之美。以下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解析:

1. 开篇气势宏大
前四句写皇帝治国有方,文化昌盛,连鬼神都听从调遣,山川也享受隆重祭祀。"鞭挞走神鬼"用夸张手法表现皇权威严,"玉帛礼山川"则展现对自然的敬畏。

2. 神话与现实交织
诗中提到"青羊""白鹤""飞龙""麻姑"等神话形象(□是残缺字),把祭祀仪式写得如神仙聚会。比如"叶令乘凫入"借用典故,说县令能乘野鸭飞天,增添奇幻感。

3. 春日山色如画
中间部分细腻描写早春景色:阳光穿透云霞("光抱升中日"),青山倒映潭水("室在绿潭边"),新绿覆盖草木("年光著草树"),泉水因春色变换,宛如动态山水画卷。

4. 时空的壮阔感
"山疑小天下"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表现山岳巍峨;"三见海成田"用麻姑仙子典故,暗示沧海桑田的时光流逝,让祭祀活动有了超越时空的意境。

5. 祭祀的仪式感
"缇幕灰初庪"写红色帐幕刚挂好,"焚林火欲然"描写燎祭的火光,通过细节让人仿佛看到香烟缭绕、庄严肃穆的现场。

总结:全诗将皇家祭祀的庄严、神话传说的瑰丽与早春山水的清新完美融合,既展现了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又透露出对生命轮回的哲思,如同一幅有声有色的宗教民俗画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