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笛

杨柳青青沙雁还,时清𦍑笛戍楼閒。
更谁吹出关山月,照尽边关与塞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关月夜闻笛的动人画面,语言清新自然却饱含深意。

前两句用杨柳、沙雁、羌笛等意象勾勒出边塞的宁静氛围——青青杨柳间大雁飞回,和平年代戍楼上的笛声显得悠闲。这里的"闲"字巧妙暗示了边疆暂时的安宁,为下文埋下伏笔。

后两句笔锋一转,用"关山月"这个经典边塞意象引出更深的感慨。诗人不直接写笛声,而是问"谁在吹奏",让读者仿佛看见月光随着笛声洒遍边关群山。这种虚实相生的写法,既展现了边塞的壮阔,又暗含对戍边将士的牵挂。

全诗最妙的是"照尽"二字,表面写月光普照,实则暗含时光流逝、历史沧桑之感。诗人通过笛声与月光的交织,把平凡的边关夜景升华为对和平的珍视、对历史的沉思,举重若轻地传递出深厚情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