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叹

长叹梅生投百粤,何如邹子困夷梁。
迷途重以风波恶,蓬鬓兼之岁月长。
海内豪贤惊后辈,人间节俗厌他乡。
青衫绣绂飞尘满,凤德能辞笑楚狂。

现代解析

这首诗《客叹》通过一位漂泊者的视角,表达了对人生困境、时光流逝和异乡孤独的感慨。

开头两句用梅生和邹子两个历史人物的典故,暗示诗人自己像他们一样怀才不遇、处境艰难。梅生投奔百粤(南方偏远地区),邹子被困夷梁(北方边远之地),都是不得志的象征。

中间四句直接描写现实困境:人生道路充满迷茫和风险("迷途重以风波恶"),岁月流逝让头发都变白了("蓬鬓兼之岁月长")。诗人感叹后起之秀不断涌现("海内豪贤惊后辈"),却在异乡为各种风俗习惯所困扰("人间节俗厌他乡")。

最后两句用衣服沾满尘土的形象("青衫绣绂飞尘满"),暗喻奔波劳碌却一事无成。结尾提到"凤德"和"楚狂",前者指高洁品格,后者指狂放不羁,诗人似乎在问:保持高尚品格的人,能否像楚狂那样笑对人生困境呢?

全诗用简练的语言道出了古今漂泊者共通的感受:对年华老去的焦虑、对事业无成的苦闷、在异乡的格格不入,以及面对困境时的自我调侃。这些情感穿越时空,至今仍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王廷相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世称浚川先生,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王廷相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 。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