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杜甫描写一种名为"戎王子"的奇异花卉。诗人用通俗的语言展现了对这种异域花卉的惊叹与怜惜。
开篇用"万里"强调这花来自遥远西域,像一位离乡背井的王子,不知何时离开了故土月支国。这种拟人手法让花卉顿时有了故事感。中间四句生动刻画了花的特别:它在清池边茂盛生长,连见多识广的汉朝使者和尝百草的神农都不认识,突出其珍稀独特。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用"露翻"、"雨打"描绘花朵在风雨中凋零的景象,"开坼日离披"写花瓣日渐散落的样子,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整首诗就像给这株异域花卉拍了个短视频:先交代来历,再特写其独特之美,最后镜头定格在风雨中飘零的花瓣,让读者既感受到新奇,又心生怜惜。
杜甫通过这株无人相识的异域花,隐隐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就像这株珍贵的花,再美好也无人赏识,最终只能在风雨中凋零。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