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七月十五夜过慈仁寺成周卜寓斋看月》

秋月初圆夜,僧寮晚霁时。
清光销薄雾,凉露缀疏枝。
庾令南楼兴,苏公水调辞。
胜情忘漏永,觥影照参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赏月的闲适场景,充满宁静淡雅的意境美。

前四句是环境描写:初秋的圆月挂在夜空,雨后寺庙的屋檐还滴着水。月光穿透薄雾,清凉的露珠挂在稀疏的树枝上。这里用"清光""凉露"等清爽的意象,营造出澄澈透明的夜晚氛围。

中间四句用典增添文雅趣味:提到东晋庾亮登南楼赏月的典故,以及苏轼写《水调歌头》的往事,说明自己和古人一样有赏月的雅兴。"胜情忘漏永"是说美好的心情让人忘记了时间流逝。

最后两句特写酒杯:月光下酒杯的影子随着人们举杯的动作忽长忽短,这个生动的细节既表现了聚会的欢乐,又巧妙呼应了开头的月色描写。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大场景的月夜寺庙,到中景的树枝露珠,再到近处的文人聚会,最后定格在酒杯的光影上。通过这种由远及近的视角转换,把寻常的赏月活动写得富有层次感和文人趣味。诗中那种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以及与友人把酒言欢的闲适之情,正是古代文人追求的生活情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