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献润州赵舍人

南徐城古树苍苍,衙府楼台尽枕江。
甘露钟声清醉榻,海门山色滴吟窗。
直庐久负题红药,出镇何妨拥碧幢。
闻说秋来自高尚,道装筇竹鹤成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润州(今镇江)的风景和赵舍人的生活情趣,充满了闲适高雅的意境。

前四句写景:古老的南徐城树木苍郁,官衙楼阁都临江而建。甘露寺的钟声能让人从醉梦中清醒,海门山的青翠山色仿佛要滴进书房的窗户。这里用"枕江""滴窗"等动态描写,把静止的山水写得活灵活现。

后四句写人:赵舍人虽然长期在官署值班(直庐),错过了欣赏红芍药的机会,但外任做官也不妨碍他保持文人雅致。"碧幢"指青色车盖,暗示他地位尊贵。最后听说他入秋后更显清高,穿着道服、拄着竹杖,与仙鹤为伴,活像个世外高人。

全诗通过城、江、寺、山等意象勾勒出润州的美景,又用红药、碧幢、道装、鹤等元素展现赵舍人既为官又超脱的形象。最妙的是"滴吟窗"这个细节,把远处的山色与近处的书房联系起来,让读者仿佛看到青翠的山色正顺着窗棂流淌进来,充满诗意的生活气息。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