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 燕子矶览古

凭吊泪。
矶头化作江水。
金焦矗处海门孤,峭帆去矣。
暮鸦回首石头城,南朝烟树如荠。
黛和粉,芦共苇。
江山此日孤寄。
台城半截蒋山云,暗凋玉垒。
降旗飐出美人魂,阑干遥指天际。
江皋燕子并接翅。
听军声、北府何似。
打岸荒涛而已。
问新亭痛哭,英雄有几。
斜日楼头,人千里。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站在南京燕子矶上怀古的感慨,用现代语言解读就是:

上片(第一段):
作者站在燕子矶上,眼泪都快要掉进长江里。眼前是金山、焦山像门柱一样矗立,远处的船帆渐渐消失。黄昏时回头望南京城,六朝古都的繁华如今只剩野草般的烟树。这里用"暮鸦""烟树"的意象,暗示历史的沧桑感。

下片(第二段):
看到江边的芦苇和山色,感觉江山依旧但人事全非。南京城(台城)半截隐在紫金山(蒋山)的云雾里,当年的军事要塞(玉垒)已经破败。想起当年亡国时美人跳江的传说,手指向遥远的天边。这里"降旗""美人魂"暗指南朝灭亡的悲剧。

结尾:
江边的燕子成双飞过,让人想起当年北府军的威名,如今只剩浪涛拍岸。借用"新亭对泣"的典故,问现在还有多少爱国志士?最后落在夕阳西下、人在千里的孤独画面。

全词特色:
1. 用燕子矶这个地名巧妙串联古今,燕子既是地名又象征历史变迁
2. 通过"暮鸦""降旗""荒涛"等意象营造苍凉氛围
3. 把地理景观(长江、紫金山)和历史典故(南朝灭亡、新亭对泣)自然融合
4. 结尾的"斜日楼头,人千里"用空间距离感强化时间沧桑感

简单说就是:作者站在长江边,看着眼前的风景,联想到南京城千年的兴衰,感叹物是人非,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怀古之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