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汉书五章 其五
凶忍恣屠虐,单于自鲸吞。
未闻呼韩邪,背我天子恩。
赪沙七千里,守险资窳浑。
岂徒塞白龙,用以慑乌孙。
六经治天下,道在先几存。
诎强而得和,犹慎心讨论。
轻谋投之隙,卫霍亦丧元。
冲突荡姐场,当思抵吾藩。
赭汗大宛马,翠羽珠厓鹍。
奇货虽足居,咄嗟吾难言。
未闻呼韩邪,背我天子恩。
赪沙七千里,守险资窳浑。
岂徒塞白龙,用以慑乌孙。
六经治天下,道在先几存。
诎强而得和,犹慎心讨论。
轻谋投之隙,卫霍亦丧元。
冲突荡姐场,当思抵吾藩。
赭汗大宛马,翠羽珠厓鹍。
奇货虽足居,咄嗟吾难言。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匈奴单于的残暴和呼韩邪单于的忠诚,探讨了治国之道。
前半部分批评匈奴单于凶残暴虐、肆意侵略,而呼韩邪单于(归顺汉朝的匈奴首领)却懂得感恩,没有背叛汉朝。诗人提到边疆的险要地形(“赪沙七千里”)和军事要塞(“窳浑”),说明汉朝不仅靠武力震慑外敌(如乌孙等国),更注重策略和防御。
后半部分强调治国不能只靠武力,而要以“六经”(儒家经典)的智慧治理天下,关键在于提前预见问题(“先几存”)。诗人认为,压制强敌、维持和平需要谨慎谋划(“诎强而得和”),如果轻率出击(“轻谋投之隙”),即使名将卫青、霍去病也可能失败。最后提醒统治者:外族的宝马(“赭汗大宛马”)和珍禽(“翠羽珠厓鹍”)虽是奇珍,但过度贪求会招致祸患,值得深思。
核心思想:治国要文武并用,以德服人比武力征服更重要,贪图外物可能引发危机。诗人借古喻今,警示当权者需智慧与克制。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