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寺
霁景映苍麓,岚光泛层峦。
清和惬幽步,窈缭穷遐观。
偶与文会俱,未觉心赏阑。
一窗奥明具,万象高下宽。
城郭隐沙际,庙宫见林端。
引润日流厨,取泉时出山。
摩挲云杉去,惆怅烟竹寒。
嘤鸣感伐木,肥遯思考槃。
邹公有荒台,百世名不刊。
悠悠湘波去,使我空长欢。
清和惬幽步,窈缭穷遐观。
偶与文会俱,未觉心赏阑。
一窗奥明具,万象高下宽。
城郭隐沙际,庙宫见林端。
引润日流厨,取泉时出山。
摩挲云杉去,惆怅烟竹寒。
嘤鸣感伐木,肥遯思考槃。
邹公有荒台,百世名不刊。
悠悠湘波去,使我空长欢。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晴时岳麓山的清幽景色,以及诗人游览时的闲适心境。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像一幅水墨画般徐徐展开。
开篇四句写雨后山色:阳光映照着青翠山峦,雾气缭绕中层层山峰若隐若现。诗人漫步其中,感受着初夏时节的清爽惬意,在幽深曲折的山路上尽情眺望远景。这里用"清和"、"窈缭"等词,既写景又传情,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山间的清新空气。
中间八句是游览见闻:诗人与文友同游不觉疲倦,从窗口望见高低错落的万千景象。远处城郭若隐若现,寺庙在林梢间露出檐角。山间引水的竹管终日流淌,取泉水时需要上山打水。这些细节描写充满生活气息,让画面顿时生动起来。
最后八句抒发感慨:抚摸着高大的云杉,望着雾气中的竹林感到些许惆怅。听到鸟鸣想起《诗经》中"伐木丁丁,鸟鸣嘤嘤"的句子,看到隐士居所思考着避世的生活。提到邹公(指邹浩)留下的荒台,虽然历经百年却名声不朽。结尾望着悠悠湘江水,空留无限感慨。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人在画中游"的闲适与淡淡的怅惘。诗人没有刻意说理,而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自然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人物的追思。特别是"摩挲云杉"、"惆怅烟竹"这样的细节,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