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九日新滩李□示余开禧三年四月九日所跋外舅杨宪使滩字韵诗为次韵
忆从筮仕岁涒滩(自注:予庚申岁佥判成都。),三十馀年阅暑寒。
抚事无成人潦倒,怀人有梦涕汍澜。
家山扰扰胶胶里(自注:时鞑犯蜀未退。),庙社嘻嘻出出间(自注:临安火焚宗庙、朝廷。)。
欲上青天愁险绝,谁能为我斩楼兰。
抚事无成人潦倒,怀人有梦涕汍澜。
家山扰扰胶胶里(自注:时鞑犯蜀未退。),庙社嘻嘻出出间(自注:临安火焚宗庙、朝廷。)。
欲上青天愁险绝,谁能为我斩楼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老官员回顾自己三十多年仕途生涯的感慨之作,充满了对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无奈,以及对家国动荡的忧心。
第一段(前四句):诗人回忆自己从政的起点(“筮仕”指初次做官),用“涒滩”这个生僻的年号代指时间,暗示仕途漫长而坎坷。三十多年过去,经历了无数冷暖,却感觉自己一事无成(“抚事无成人潦倒”),只能在梦中思念故人,醒来泪流满面。这里透露出深深的疲惫感和对逝去时光的遗憾。
第二段(中间两句):笔锋转向现实困境。家乡蜀地正遭受外敌入侵(“鞑”指蒙古军队),局势混乱;而朝廷所在的临安也灾祸不断,宗庙被焚,朝廷却似乎无所作为(“嘻嘻出出”暗含讽刺)。这两句形成强烈对比,凸显诗人对国家内忧外患的焦虑。
第三段(最后两句):诗人想振作起来,像汉代名将那样“斩楼兰”平定外患,却感到前路艰险,无力回天。最后一句既是呐喊,也是自嘲,道尽了乱世中知识分子的无力感。
整体魅力: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平实的语言,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交织。从个人仕途失意,到家乡战乱,再到朝廷腐败,层层递进,最终汇聚成一声沉重的叹息。诗人没有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潦倒”“汍澜”“嘻嘻出出”等生动口语化的词汇,让读者直接感受到他的痛苦和愤怒,这种真实感正是打动人心的地方。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