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高第街邻人李叟

高第南临珠水滨,堂开与尔作芳邻。
东家御史称寒铁,西舍仙儒是抱真。
诗笔每争烽火树,棋枰多就落花茵。
书楼月色微明夜,相照须君太乙身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邻居李叟之间温馨融洽的邻里生活,充满了文人雅趣和烟火气息。

首联点明居住环境:李家住在城南珠江边的高第街上,两家比邻而居。"芳邻"二字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这位邻居的喜爱。

中间两联用对比手法展现邻里氛围:东边住着像"寒铁"般刚直的御史(纪检官员),西边则是李叟这样超脱世俗的"仙儒",一刚一柔的邻居形象跃然纸上。他们常在一起吟诗作对,以木棉花为题材比拼诗才;也爱在落花铺就的"地毯"上下棋,充满生活情趣。

尾联转入夜景:月光洒在书楼上时,作者觉得需要李叟这样得道高人的陪伴("太乙身"指修行得道之人)。这个结尾既表现了夜晚的清幽,又暗含对李叟人品才华的推崇。

全诗妙在把日常邻里交往写得如世外桃源般美好:既有御史的刚正、隐士的洒脱,又有吟诗下棋的风雅,最后月下相伴的意境更添仙气。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古代文人理想中的邻里关系和生活方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