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看似矛盾却充满深意的故事:有人因为押送罪犯反而升官了。表面看是"送罪人"的苦差事,实际暗含两层闪光点。
第一句"送罪人,乃进职"用最直白的对比制造悬念——为什么押送犯人能升官?第二句立刻给出答案:因为这个人对得起托付任务的杨临贺(用具体人名增强真实感),更对得起国家。这里藏着古代文人的处世智慧:把每件小事都当作尽忠报国的机会。
最妙的是"不肯负"这个双重否定,比直接说"忠于"更有力量。就像现代人常说的"要对得起良心",诗人用"不肯辜负"强调这是主动选择的正直。全诗短短20字,用押送犯人的小事,拍出了官员在逆境中坚守原则的职场大片。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