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奉命前往西川(今四川一带)赴任的场景,展现了责任与担当的主题。
首联"别墅宁能卧谢安,时艰特借惠文冠"用谢安的典故,说明在国家困难时期,不能像谢安那样隐居享乐,必须戴上惠文冠(象征官职)为国效力。这里体现了"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精神。
颔联"廷牙自识君恩重,叱驭何妨驿路宽"写官员深知皇恩厚重,即使路途遥远也要快马加鞭赶赴任所。"叱驭"是催马前行的意思,表现出急切赴任的心情。
颈联"烽燧无烟馀绣斧,阳春有脚伫雕鞍"用对比手法:前半句说战事平息后,象征权力的绣斧(装饰华美的斧钺)已无用武之地;后半句用"阳春有脚"的典故,期待官员像和煦春风般给百姓带来温暖,正等待他骑马到来。
尾联"剑关锦水经行处,难蜀书成取次看"想象官员途经剑门关、锦江等蜀地名胜,期待他能像古人那样记录下治理蜀地的经验。这里的"难蜀书"暗指西汉扬雄写的《蜀都赋》,寄托了对官员政绩的期待。
全诗通过赴任途中的场景描写,赞美了官员临危受命、勇担重任的精神,同时表达了对他治理西川的期许。诗中运用历史典故和地理意象,既庄重又富有画面感,展现了传统士大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