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邓中斋侍郎的深切悼念,同时透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联"海上青油檄,城中白发簪"用对比手法展现人生境遇:前半句写年轻时在海上传递军令的豪迈(青油檄指军中文书),后半句写如今年老在城中戴着白发簪的落寞,形成强烈反差。
颔联"百年重得老,万事独馀心"直抒胸臆:活到百岁才发现终究要老去,经历万事最后只剩一颗孤独的心。这里既有对逝者的惋惜,也暗含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颈联"过客门嗤雁,遐荒字抵金"用两个意象表达人情冷暖:门前经过的人像嘲笑的大雁般冷漠(嗤雁),而远方寄来的书信却珍贵如金。暗示世态炎凉中仍有真情可贵。
尾联"平生俱莫料,造物意何深"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人生种种都难以预料,造物主的安排何其深奥。既是对逝者命运的感叹,也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全诗语言平实却意蕴深厚,通过"青油檄/白发簪""嗤雁/抵金"等生动对比,将悼亡之情升华为对生命的哲思。最后以"造物意何深"收尾,留下无限回味空间,让读者在感受哀思之余,也能思考自己的人生。
刘诜
(1268—1350)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